学院团委

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共青团 » 学院团委 » 团学活动 »

专题·第5期丨余艳红:闲话读书方法

以史观之,读书的方法论,历来也是一门大学问,诸多名家皆有所论。晋陶渊明有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宋钱惟演也曾如是说:“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厕则阅小辞。”欧阳修将其总结为“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漫画大师丁聪还专门为此“三上”作画,让人顿觉读书真乃快意事,清钱大昕那副“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对联,在感叹人生意境之余,多少也有点读书方法论的意味。

 

今人面对的书,浩如烟海,且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择书,怎么阅读,值得一说。我们先说择书,次说阅读。

 

古书凡入经、史、子、集之序列者,皆浪里淘金,经过历史沉淀,代代相传,故薪火不断,因此一般而言,都有可读之价值。经专指儒家经典,特别是十三经,宋以后乃科举必备之书,所以时人无论爱憎,怎堪断舍离?今人读经,亦是寻文化之源的必由之路。至于史,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在刀光剑影之中,毕竟还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故读史犹如观戏,戏里戏外,真假人生,悲欢离合总观情,时至今日,无论前浪后浪,史书之魅力,依旧一浪高一浪。子学更是别开生面,在正统经学之外,常离经悖道,故每遇乱世,子学必兴。不宁唯是,如道、释,仰可以观宇宙,俯可以察人情,外能应物,内可修身,所以历来也热度不减。集类之书,或文学,或小说,或诗词歌赋,高山流水,海阔天空,妇孺童叟,皆可品味。正所谓:“多读古书开阔眼界,少管闲事蓄精养神”。

 

至于西学经典,亦不难寻。一般大学开学之初,都会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推荐,甚至发放导读读本。诸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导读》、《百部人文名著导读》、《百部经典名著导读》,其中西学经典,或历史,或小说,或政治,或科学,所占数量,往往过半。

 

其余好书,无论古、今、中、西,也有迹可循。南方周末、新京报、商务印书馆、新浪网、人民网等每年都有好书榜或者荐书榜,可以作为择书的参考。知乎、豆瓣的高分图书,乃至诸如“得道”这样平台的说书,也可作为好书的指南。而老师荐书,更应是我们获取好书的绝佳途径。所谓术业有专攻,大学老师都是在某一领域专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因此,对专业方面的文献,具有系统的知识,一般他们会通过课程参考书目或者指定阅读的形式,将这些好书目录传递给学生。最后,凡当世各领域的大家,其所著之书,一般不会太差,毕竟学术声誉这种无形资产还是值得珍视和守藏的。

 

有了好书,怎样阅读?从规范的角度看,只要读懂了一本书,那就是成功的阅读。那怎样才能读懂一本书?或者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往往会遭遇怎样的困境,如何破解?

 

第一种困境:清风不识明月心。我们常常是读懂了文字,但读不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是外文类图书,这种情况可能是翻译水平导致的,如有可能,最好找到原版图书核对原文。其余一般是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导致的,因此,需要在读原著之外,适当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了解该书写作的时代背景,知晓这个时代最基本的常识,明白作者写该书时的价值取向或者目的等,如果补足了这些,一般而言,我们不至于陷入这种困境。

 

第二种困境: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可能读懂了文字,也读懂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但读不出该书的价值,不知道它好在哪里。这种情况或者是因为时代的错位而导致的以今解古,或者是因为专业知识的匮乏而只见其点,不见其面。因此,不仅需要补充第一种困境中提到的知识,还应该通过相关的导读、书评,以及与该书相关的其余知识的梳理,学会把该书放在一个思想与学术的发展谱系之中去审视该书的价值,最终从立体而不是平面的角度去看待该书。一般而言,学术类图书,其价值的选择项,大体如思想的推陈出新,范式的革命,方法论的创新,知识的重大发现,对以往观念与常识的颠覆,对特定时代核心问题的深刻洞察,对我们认识世界的维度与方式的改变等。

 

第三种困境:天涯何处觅知音。我们可能既读懂了文字,也知道该书的好,但并没有思想上的共鸣,不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苦苦的追寻,艰难的探索,结果还是感觉一本好书,跟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交集,别人眼中的好,只是我们笔记本上的几页笔记,怎么办?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我们的经验世界太简单,因为我们对过去,对历史知之甚少,从而导致我们的思维世界太单一,于是,书上的那些知识与思想,它是静止的,是观赏性的,它从未走进我们生活的世界,它与我们的距离,不仅仅是咫尺之间,因此,所有这些知识,最后成了感性的存在,它外在于我们的内心,他从未变成我们世界的一部分。这种困境的突破,需要我们沉潜,逐步积累两个方面的知识。第一个是经验世界中的实践与体味,也就是要让我们的人生更加饱满,让我们的阅历更加丰富,从而提升我们的心智。伴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发现这本书中的某个观点,甚至某句话,它似乎就是对我们人生的某种诠释,对我们困惑的某种解答,这个时候,我们有了一种感同身受,我们跟该书的作者,其实是在隔着时空一起对话,一起面对并思考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真正的好书,乃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长读长新。第二个是历史视野与情怀的熏陶与涵养,也就是要对过去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把我们个体的困惑,我们时代的难题,置于一个延绵不断的历史屏幕之中,这样一来,我们可能就会发现,那些真正的好书,它之所以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是因为它在思考特定时代的问题时,在某些方面其实隐约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作为一个类存在而不可避免的那些的脆弱性与局限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读书,除了知识的增长,学术的进步,心灵的愉悦,内在成就感的提升等之外,还应该通过阅读,提升我们的理性能力与道德能力,让知识与思想成为学问,并在我们的思维中形成一整套理解我们自身,理解他人,理解历史,理解现在甚至未来的精神规则与心灵秩序体系,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实践,做到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坦然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做一个有情怀和有厚重感的人,让生活真正成为一首诗,在追寻远方的过程中,完成一次真正有意义的生命之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