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团委

团学活动
【专题】四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模样?
大学,身着百样新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
有人将其视为汲取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的平台;
有人将其作为结交同辈、拜会师长、拓展生命宽度的场所;
有人视其为甄选人才、选拔优秀的标签;
有人视其为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得体的桥梁地带;
也有人依旧将其视为自己青春年少时期执着奋斗的最主要目标。
时代洪流滚滚奔涌,“考个好大学”仍旧是中国众多家庭对子女的重要期待。
因此,大学扩招至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近半,高考竞争之激烈从未消减。
但是,却少有人探讨“高考之后”。进入大学的青年,要如何有规划地度过本科四年、如何在与中学差别巨大的新平台发现自我进而舒展自我、在新的考评机制下如何与自己和解进而激发更大的能量等等,均缺少“攻略”,因为这些问题可能贯穿人生思考始终,没有“公式”,它需要每位学子潜心内观。
为此,我们希望既能够不破坏个体独特性,又提出具有普遍价值的意见建议。从一百多年前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典礼演讲中提到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欲达做官发财之目的,何来此大学”,到我校夏文斌校长在《开学第一课》演讲中对2019级新生的寄语:“进入大学,新生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砥砺成长,全面发展;应志存高远,‘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应刚健勇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除此之外,还应苦练本领,修德立身。”
我们希望每一位跨入贸大之门的学子,守拙沉潜、独立思考、追寻真理,担重任、抗责任、进能成社会栋梁之才,退能为无愧于心之人。因此,我们所做的第一步便是了解你们,知晓你们的真切期待以及你们的困惑迷茫。
由此,我们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以国关学院2019级全体新生为调查样本,询问大家:四年后,你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共84名同学给出答案。
一、模样刻画
将84名同学的答案进行分类汇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学业成绩(34人次)、个人生活(30人次)、人格品质(22人次)以及理想情怀、综合素养(13人次),当然也有部分同学给出的答案是对上述几项的综合表述。
具体来看看,四年后,大家想成为的模样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吧!
二、你热爱学习的模样很好看
初入大学的同学们不忘“学习”这一学生基本功,为问卷中提及最多的内容。在学业成绩、未来出路相关描述中,考研、保研、双学位、学业成绩名列前茅等词高频出现。比如:
*出国读研
*进入世界顶尖名校
*学识渊博,考研成功
*本硕博连读顺利
*保研去一个超棒的学校
……
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希望自己学习成绩棒棒的,希望四年之后的你们真的能够不忘初心,如你所愿。
三、生活亦不可偏废
学习之余,生活也需要兼顾。大家对生活的期待是这样子的:
*一个没有辜负自己、家人、朋友希望的,幸福健康快乐的研究生
*生活充实但充满愉悦
*每天都开心充实
*能够享受自己的生活
*踌躇满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快乐就完事儿
*美丽温柔且强大
*元气满满
*年轻漂亮健康开心
*做着喜欢的事情
*和他在一起~
*一室二人三餐四季
*很好地处理活动和学习,生活充实有序,适当运动,读过不少书,整个人精神面貌佳
生活再往前推进,就到工作了,对于工作的期许,是这样子的:
*作为院内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入职国际组织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进入非诉律师所
*赚一大笔钱
*回到南方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有不错的专业能力 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有一定的空闲时间
*经济独立,有所成就
四、人格品质的锻造是贯穿一生的修炼
除了具体的、明确的实际目标,大家在精神品质方面的执著追求亦是很多,奋进、积极、自信、乐观、活泼、自律、淡然、独立、温柔、理智、包容、善良、勇敢、优雅、谦和等均是高频词汇。你们所期许的人格品质有:
*目标明确,知识渊博,思想开放,积极幸福
*充实与奋进
*一直乐观
*不愧于心
*不成为利己主义者
*意气风发,找到并且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前途似锦,心里充满奋斗的激情
*自由活泼,勤学好问,好奇,多才多艺
*自信独立,理智包容
*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不会因为工作等迷茫乱了阵脚,希望有能力,能独当一面
*积极阳光,努力向上,善良勇敢,优秀也优雅
*健康 快乐 活力满满 充满希望
*有知识,有见识,有魄力
*充实 饱满 谦和 向上 冷静 有头脑
*自信、成熟、自律、淡然,会很多技能
*希望自己始终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希望自己四年后更有担当,更坚定,眼界高远,胸襟开阔。希望四年后的自己能对这个社会有清晰深入的认识,能有成熟的思考方式、思维模式。
五、终归得做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儿
独善其身之后,我们应该想着做一个兼济天下的人吧!看看哪些同学理想中的自己是有着高远的理想抱负的:
理想有所进展
能为祖国服务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仍然对未来有憧憬,对改变世界怀有热诚之心
时刻保持对于当下的热忱和对于理想的期待
能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成长,做有意义的事,勿忘初心。
有精确的目标,热血依旧,热爱如初,现在喜欢的那时仍旧热爱
我们看到了大家心中的“富士山”,那么通往富士山的道路又该如何选择、如何应对道路上的荆棘挑战?这将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敬请期待以后陆续推出的主题。
注:73名同学为国关学院新生,另有11名同学为国关学院大一新生的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