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团委

团学活动
【英范国政】人文与科学的碰撞:大数据下的国际关系研究
院新闻中心讯(记者 何昱乔 摄影 罗丹悦 孙玉柱)国际关系学院于2016年9月12日下午3:30在宁远楼213举办了第三场“英范国政”,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董青岭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分团委书记陆闯老师及董青岭副教授的五位助手出席了本次论坛。2016级刘易嘉同学担任了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董老师为大家讲解大数据)
在同学们的掌声与期待中,董老师首先介绍了当前大数据研究领域的三个主要工作:建立数据库、数据建模以及为科研机构提供可视化支持。为了让在场的文科生们更好地理解“大数据”这个倾向于理科的概念,董老师以淘宝广告、输入法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例,风趣幽默地为大家讲解了大数据在反恐、工程数学、深度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大数据”数据体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在明确概念后,董老师又介绍了他当前的主要研究项目——“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并指出研究结果源自于对“安全”的各项指标数据的分析。通过继承权、葛洲坝等生动的实例,董老师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算法和工作流程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最后,董教授通过分析“目击者系统”,对自己科研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和应用作出了展望。
(陆老师总结)
随后,陆闯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董青岭副教授的研究项目的理解与感想。陆老师指出,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相关性,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因果性,大数据则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使得人文学科出现科学化倾向,这是研究国际政治的一条崭新的思路。陆老师还告诉同学们,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在科研能力方面,因此希望大一新生们能注重提高科研能力。
(五位项目助手与大家分享经验)
在本次论坛中,董青岭副教授的助手们也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孙泽坤同学为同学们介绍了“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并强调这是国内首个在此领域引入大数据的研究组织。白荷菲同学说明了董老师的研究项目是走在国际前沿的,充满挑战。杨梦瑶同学则侧重描述了董老师新颖、前卫的想法,以及对科研的热情。曹馨宇同学向大家强调了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加入他们的研究中心来培养数据分析、建模等能力。徐颖川同学提醒同学们在研究活动中要多做事,加强对高数、电脑的运用能力。
(主持人刘易嘉同学)
至此,第三场“英范国政”圆满落幕,同学们在欢笑声与掌声中加深了对大数据和国际政治学科的理解。相信在董青岭副教授和陆老师的引导下,大一的同学们看到了研究国际关系的新思路以及人文科学的更多可能性。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