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

学院团委
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第八届国际风云高端论坛之周平教授专场讲座
戴长征院长在开场辞中对周平教授的到来表达诚挚欢迎。他提到,周平教授是云南大学政治学科创始人,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带动政治学科在云南大学的发展。周教授及其团队在“边疆问题”、“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与边疆的关系”等领域都有重要研究成果,在政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周平教授及其团队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对于国家相关政策起到了重要影响。戴院长强调,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边疆和民族问题是国家必须要关注的领域,是政治学的前沿。戴院长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场名家讲座了解学科研究方法,提高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周平教授阐述了国家的概念,并强调国家是社会创造的政治形式。周教授指出,“国家”概念有三种含义,即作为一种政治治理形式、作为一个凝聚全体国民的政治共同体和作为一个政治地理空间单位。前两种含义都已经在政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而第三种含义下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值得学者们予以关注。
周平教授重点阐释了“国家疆域是变动着的存在”这一论题。周平教授总结了一些国家从古至今的疆域变化,指出国家疆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受国家自身的发展变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双重影响而不断变化。通过梳理前主权时代的“帝国”、主权时代的“领土”、后主权时代的“超主权疆域说”,周平教授分析了国家疆域的不同性质。通过区分传统时代、海权时代、制空权时代、太空时代,周教授又阐释了国家疆域的不同形态。周平教授还指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疆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对于当今时代疆域边疆意义重大。

周平教授还将国家的疆域和边疆这一问题细化到对中国的疆域和边疆的研究。他从中国疆域的历史演变说起,谈到了中国当今的疆域形态。提出“一点四方”观念是深入了解中国当今疆域和边疆问题的关键。同时,周教授强调中国今天的边疆形势的特点是:国家的边疆形态日益多样化——传统的主权边疆中海权越来越被重视,新形态边疆作用也日益凸显。他也强调了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一事实,希望边疆问题能够获得更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