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寻找未远离的雷锋精神”专题之一:旅行在如歌的岁月里
国际关系学院讯2011年6月17日,寂静的夜里,汇美楼下热闹一片。大风里温暖的心型烛光,整齐的呼喊声“主席,我们爱你”。这是一群人特殊的表白,在那个离别的夜里,为曾经的主席、永远的“老马”。
“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离开组织的失落,那些在团学经历的步步坎坷、点滴感动,那些与所有人一起奋斗的快乐,是我一生珍藏的财富”。虽然已经离开分团委学生会,马宇腾仍然活跃在国关学院的大小活动中。业已大四的他,用自己四年的实际行动,深刻地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
正能量,无私兼济他人
四年前,年轻的国际关系学院分团委学生会还在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从小干事做起,马宇腾开始了自己在团学联那段难忘的岁月。一个年轻的团体面临的各种困难不难想象:任务繁重,人手不足——每个人都想为这个团体做得多一些,再多一些,压力也接踵而至。谈及自己在团学的工作,马宇腾极为谦虚:“我不是技术型人才,并不能帮大家做太多事。但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大家,帮助大家调整和放松心态。”
两年后,马宇腾被选举为分团委学生会主席。面对新上任的团学联干部,马宇腾不厌其烦地指导着他们:他仔细修改每个活动策划,认真审查每个宣传品,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到凌晨两、三点。就这样,整整一个学期过去了。团学联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强大、团结,像一个大家庭,有着不可思议的凝聚力。“老马是一个真正对学生工作有想法,而且有能力的人,他将整个团学凝聚在一起,团学能有今天的发展与他的付出是不可分割的。”这是现任团学人对老马的钦佩与肯定。
离开了团学的马宇腾依旧关注着团学的一点一滴。他的日志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日团学人,终身团学情。”
担负,扛起肩上的责任
大四了,已经“退休”的马宇腾依然不肯停下脚步。校庆期间,他主动请缨来到校团委协助工作。没有台前耀眼的灯光,他在幕后默默地支援。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他四处奔走协调、统筹调度。夜深了,他所在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光。极强的工作能力、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他赢得了周边人的赞誉与欣赏,更树立起国关学子的良好形象。
2012年2月15日,欧元展在对外经贸大学隆重开幕,需要招募志愿者。时逢寒假,学生们尚未返校。接到任务后,马宇腾在2月9日匆匆从天津赶回北京。这时,他的脚伤尚未痊愈,还不能长时间站立、走动。由于行动不便,正常情况下只要5分钟的路程,他拄着拐杖却要“走”上一个半小时。早上8:00去办公室工作,他往往6:30就得起床。冰冷的办公室加剧了他的伤情,那时伤口正在愈合,在没有暖气的环境下,脚又被冻伤了。“早上穿的鞋,晚上已经脱不下来了,那段时间,脚肿的很厉害”。欧元展结束,他在床上躺了4、5天。
在招募志愿者期间,马宇腾核对学生名单,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一遍一遍地确认人员和到校时间。短短两天,他给四个年级的学生打了上百个电话。在狭小、阴冷的办公室里,确认志愿者信息、协调服务时间、沟通各方意见……繁琐的工作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从早上8:00到下午5:00,他看着阳光一点点黯淡下去。一箱矿泉水、一个热水壶、一支拐勾勒出他那些天的生活画面。
到最早的一批志愿者回到学校,这样的日子他已经过了4天。很难想象,面对这样的艰辛,究竟需要怎样的毅力。或许,这就是马宇腾一直坚持的“责任感”。他说:“哪怕是贴一张海报,你也要看贴得正不正,贴得紧不紧。”
永不停歇,用热情坚守梦想
学习、工作之余,马宇腾还酷爱足球。受父亲影响,马宇腾从小就参加学校的各种足球比赛。在大学组建一支足球队一直是他的梦想,但是,他刚入校时,国际关系学院只有7个男生,无法组建起一支球队。整整两年的坚持下,一支新的足球队终于在他大三的那年宣告出世。他带着大家日复一日的训练,在2011年的“足协杯”中,国关踢进八强,完成国关足球历史性的突破。是他的坚韧,不计较的付出,成就了今日的国关足球。
“严苛自我,善待他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马宇腾的为人准则,也是他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高度凝练。善流涌兮,贡献不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点滴之间,成就方圆。正是他这样一个有担当、有智慧、懂得珍惜生活一点一滴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同侪、影响着团学联、影响着国关学院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一路走来,马宇腾清晰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在他建筑的生命里,不只有属于他一个人的城堡,更有一大片属于大家的花园。